works 01

UP TO 3742 臺灣屋脊上 高雄場|整體空間策劃

UP TO 3742-高雄場-15.jpg
 

UP TO 3742|臺灣屋脊上 高雄場

整體空間策劃


  • 展覽日期|2017/02/18(六) - 2017/02/28(二)
  •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四 10:00-18:00 週五至週日 10:00-20:00
  • 展覽地點|駁二藝術特區-蓬萊區B6倉庫

  • 策展人|王耀邦(格子)
  • 主辦單位|台灣三星電子
  • 展覽策畫執行|格式設計展策
  • 行銷合作夥伴|AMOUTER
  • 特別感謝|米亞桑戶外中心
  • 展覽顧問|詹偉雄
  • 行銷暨公關統籌|胡蘭玉
  • 展務營運|翁熒熒
  • 執行企劃|陳婕寧、陳瑞淩、劉力菁
  • 視覺設計|莊文豪、楊士慶、劉子琳
  • 空間設計|張哲惟、蔡芳琪、郭治緯
  • 參展人|賴淑玲、戴杏芳(戴子)、蔡芳琪
  • 屋脊上計畫工作人員|林政翰、方翔、黃世帆、張國威、全志平、張元植、魏泰域
  • 山岳影像統籌|明室意念 - 陳敏佳
  • 山岳影像協力|楊國煜、簡熒芸、格式設計 - 張哲惟
  • 紀錄片導演、展場影像統籌|叄喜映畫 - 程紀皓
  • 紀錄片後期影像協力|兵逸慈、劉逸柔
  • 動態影像統籌|白輻射影像 - 洪鈺堂
  • 展場影像紀錄|汪德範
  • 展覽執行協力|李國聖、曹云軒、蕭慧君
 
 

以往展覽一入場便能看到展區全貌的設計手法,在紅磚展區的長方平面上,拉伸出四面等比內縮的黑色網屏,建構出具有穿透視野的屏蔽介面,分隔內外,並透過置換出入口,反轉展場原本的軸線與相對位置,創造出外部走道。

入口地坪鋪設如毯的松針,在展覽起點開始蔓延,經由黑色網屏的牽引下,引領觀者開展對於山的探尋。待行至展場後方,視野豁然開朗,中央尖聳立眼前,南湖群峰左右開展,四面皆景,在穿透性的觀看經驗中,人成為空間的風景,也成為山林的一部分。

主展區節奏明快,挑高的歷史建築上方以鋼鎖懸吊天幕成翼,拉撐出山的姿態,下方由4道生鐵鍛造的向斜結構區劃而成,收納參展者的創作與感知。中軸線上,三個淨白的圓形台座搭載虛擬實境的科技,過渡3,742公尺海拔的時空,引領觀者跳脫現場,進入山林、雲霧、巨岩、山脊的全新視界。

以山脊之姿打造4道向斜結構,呈現參展者的創作與感知。

以山脊之姿打造4道向斜結構,呈現參展者的創作與感知。

2016 小花時差記錄展|整體空間策劃

2016 小花時差記錄展|

整體展場策劃


  • 展覽日期|2016/8/19-9/18
  • 展覽時間|09:00-17:00
  • 展覽地點|臺北信義公民會館眷村文物館_四四南村

  • 指導單位|文化部
  • 主辦單位|臺北市信義區公所 / 小花計畫 / 究方社
  • 平面攝影|蘇益良/Liang Su
  • 攝影協力|陳凱勛
  • 動態影像|dosomething studio
  • 展場空間設計|格式 InFormat Design Curating / INCEPTION 啟藝文創
  • 場地協力|台中放送局 / 叁拾選物 30select / 好丘Good Cho's / 離線咖啡 Offline Cafe / 佔空間Artqpie
  • 商品策劃|究方社 / 叁拾選物 30select / 聶永真 Aaron Nieh
  • 媒體夥伴|BIOS Monthly
  • 刊物印刷贊助|喬羽印刷
  • 平面攝影贊助|SONY
  • 作品輸出贊助|Epson
  • VR硬體贊助|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OSVR HDK2

  • 空間設計 / 格式InFormat Design Curating
    AD :Pang 格子
    D :Kobe 張哲惟
  • 記憶封存製作/
    AD : Pang 格子
    D :Doris 劉力菁
  • 展務企劃/
    Janet 陳婕寧
    Lynn 陳瑞淩
  • 展覽空間攝影/
    Te-Fan Wang 汪德範
    M :周詠郁 Valeria Chou
  • 展務執行 /
    孫宜君、劉高昇、楊涵荃、王安安、李國聖、曹云軒
 
凝視著、飄動着、懸掛著、清澄或遮蔽着、重複被提醒着、測時間的距離,開一朵花。
— 格式設計

用宣紙當作貫串整體空間氛圍的媒介,表達的是一個動態的視覺:「它們懸掛在那裡,有時候看得到小蘇哥(蘇益良)的影像,有時候又好像看不到,這比只是單純的照片輸出來得有 power」。

在進行設計時,我們將整個空間當作一個作品,紙飄著、晃著,觀者走動的時候會產生視覺的穿透,這很像我們在陳述關於回憶和親情-很難清楚說明。可能是種情緒,或許有時會忘記,它會跟隨你的步調和看的方式,產生不同的結果;這個展覽不只是欣賞攝影作品,身體也會擁有空間的經驗,每個人感受跟觀看事情的方式不一,就算同時看到,我們對它想像的差距就是時間造成的,因為時間因素,所以讓每個人投射不同的價值觀,物我的關係是透過時間產生的。

「時差」,唸起來感覺很浪漫。

我們在軸線端點掛上一座手動操作的老式古裁切機,以前人們用來裁切布匹與紙張,希望透過物件讓時間這件事再被提醒一次,這一切就是展覽在講的,東西很容易消失、走味,透過人讓物有意義,不管是作品或空間。

2016 桃園劍道故事館|整體空間策劃

 

2016 桃園劍道故事館|整體空間策劃


  • 展覽策劃執行│格式設計展策InFormat Design Curating
  • 策展人 │王耀邦
  • 企劃執行│ 陳婕寧、陳瑞淩
  • 視覺設計│ 莊文豪、馬琬珺、劉子琳
  • 空間設計│ 張哲惟、張雅筑
  • 空間攝影│汪德範
  • 特別感謝│翁熒熒
 
 

2016 OCTAPHILOSOPHY™八角哲學特展|整體空間策劃

八角哲學特展空間暨展品照-03.jpg

2016 OCTAPHILOSOPHY™八角哲學特展|

整體空間策劃


  • 展覽日期|2016.05.06(五)-05.12(四)
  • 展覽時間|10:00 - 20:00
  • 主辦單位|Restaurant ANDRÉ
  • 協辦單位|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中華航空
  • 獨家贊助|文心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 多媒體贊助單位|Samsung
  • 演講論壇陳設|Design Butik
  • 特別感謝|天下雜誌出版、赫士盟餐飲集團、RAW

  • 策展人|江振誠
  • 展覽策劃執行|格式設計展策
  • 展覽執行總監|王耀邦
  • 行銷暨公關|胡蘭玉、翁熒熒
  • 執行企劃|陳婕寧、陳瑞淩
  • 視覺設計|莊文豪、馬琬珺
  • 空間設計|張哲惟、張雅筑
  • 靜態影像協力|汪德範
  • 動態影像團隊|叄喜映畫
    程紀皓-導演、兵逸慈-導演助理、范勝翔-攝影師、陳翔科-攝影助理、許鈺盛-攝影助理、薛易欣-收音、辛佩倫-收音員
 

在紅色磚造的歷史空間中,築一方思想的城

八角哲學並不只是一套關於料理的法則,更是創作思考的一種方式,八角的意念看似分屬不同方向,但在所有創作的光譜中,都可從中覓得靈感的軌跡,從一個同心圓開始,進而成為一個完美的型
— 江振誠

展覽成為一個意念轉換與對話的現場,OCTAPHILOSOPHY™特展的視線從八角構築出的屏網開展,八位不同領域的創作人各聚一角,透過文字的線索轉化出自我對於命題的再詮釋,切入的手法獨到精妙,各異奇趣,思考的脈絡與靈光最終在這一來一回的辯證過程中,凝成更豐富的視野,行走於其中,線性的鋼索綿延開展成內聚的牆,視線同時穿透與遮蔽,讓原本清晰的空間界定產生質變,光線穿越編織性的柵網,與原有建築相依存,引導人們走入江振誠的哲學思考,「從生活中百般提煉出的語彙思考出發,凝結觀點,與多樣性的創作方式進行開展性的鏈結」。

白色基調象徵本質性,本質中亦蘊含各種紋理、質地,以白色薄紗網與嵌有OCTAPHILOSOPHY字樣的白色正八角主視覺,擔綱入口第一進區域劃分,調節內外場域氛圍,外圍以鋼索搭建線性屏網,在進行空間界定之餘,仍保有視覺穿透性,誘導觀者走進江振誠與八位創作者的八角哲學思維中。八組展板自上方懸吊而下,透過大型圖像、肖像、圖文展板梳理八角哲學中所萃取出的八大元素,進而改變觀者與作品尺度間的相對關係,建構新的觀看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