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s 03 (2019-2022)

2019 森3|設計新浪潮:魏因加特字體排印學之路〈My Way to Typography〉by Wolfgang Weingart |整體策展規劃

My Way to Typography-文心藝所-06.jpg
My Way to Typography-文心藝所-09.jpg
My Way to Typography-文心藝所-07.jpg
My Way to Typography-文心藝所-03.jpg
My Way to Typography-文心藝所-05.jpg
My Way to Typography-森3-16.jpg
My Way to Typography-森3-03.jpg
My Way to Typography-森3-08.jpg
 

2019

森3|設計新浪潮:魏因加特字體排印學之路
〈My Way to Typography〉by Wolfgang Weingart

整體策展規劃


  • 展覽日期|2019/11/15 Fri.-2020/01/09 Thu.
  • 展覽地點|雙館聯展
  • 文心藝所 Winsing Art Place 工坊(台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 180 巷 10 弄 6 號)
  • 森3 SUN SUN MUSEUM(台北市中山區龍江路 45 巷 18 號 1 樓)

  • 展覽時間|

  • 文心藝所 Winsing Art Place 工坊10:00-20:00 每月不定期休館一日
  • 森3 SUN SUN MUSEUM 11:00-19:00 每週一休館(逢國定假日正常開放,翌日休館)

  •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文心藝術基金會、森 3 SUN SUN MUSEUM
  • 協辦單位|臉譜出版
  • 策展單位|森 3 SUN SUN MUSEUM
  • 策展人|王耀邦、葉忠宜
  • 展覽企劃|許瑄芮、陳婕寧、劉力菁
  • 視覺設計|鄒昀達、莊皓、劉子琳
  • 空間設計|張哲惟、彭一揚
  • 展覽協力|陳玟蒨、王昱惟
  • 展務營運|翁熒熒
  • 翻譯|韞藝術工作室
  • 文心藝所 Wising Art Place
  • 策辦統籌|文心藝術基金會

森 3 SUN SUN MUSEUM

  • 策展統籌|格式設計 - 王耀邦
  • 視覺統籌|卵形 - 葉忠宜
  • 商品統籌|WISDOM® - 齊振涵
  • 公關統籌|胡蘭玉
  • 空間營運|周詠郁、蔡瑋倫、施裴玲、陳佳瑜、熊品勛

  • 主視覺設計|卵形 oval-graphic - 葉忠宜

  • 特別感謝|日星鑄字行、 字田活字排版實驗室
 
 
沃夫岡・魏因加特帶給我最大的啟發是對既存與已知的質問,並對新的可能性永遠抱持開放態度。其孜孜不懈的實驗精神既為設計的表現性拓展了多元面,亦帶來了穿越時空的影響力。事實上,沃夫岡・魏因加特在排印設計的思考也可以說是一連串自我探索的過程,這是每一個設計師都會經歷到的,而每一次的突破都來自對『本質性』更深的提問與思辯。
— 葉忠宜
My Way to Typography〉by Wolfgang Weingart.jpg

平面設計與視覺傳達於台灣當代設計的道路上,一直是能見度高且應用性廣泛的設計呈現。1960 年代初期,印刷品的視覺構成元素,幾乎為規範嚴謹的排印學所主宰。排印學:「排版」及「印刷」合稱,是西方平面設計的基礎架構,從日常生活中的書信、請帖、書籍排版等都可見到廣泛之應用,排印學奠定了當時人們對於文字排版的既定印象。

沃夫岡・魏因加特(Wolfgang Weingart)被譽為新浪潮設計之父,來自德國瑞士邊境的塞勒姆山谷,求學時期就讀巴塞爾設計學院——國際主義設計風格(瑞士風格)的源頭,並曾歷經三年紮實的排版學徒訓練,累積了傳統排印的深厚基礎,二十七歲即成為設計教育者。過程中他帶著反叛精神,不斷懷疑、提問、反思每個所被教導的知識技能,透過自己動手實驗去顛覆進而突破舊時代的規範與框架,彎曲活字印刷的方正線性、拉伸字母的刻板格局、拼貼半色調底片的色彩試驗,揉合理性與感性的實驗,不斷創作至今,成為獨樹一格的設計語言。本展覽經由瑞士出版社 Lars Müller Publishers GmbH 與台灣臉譜出版共同授權,於台灣第一次正式展出。

「風格的養成需要時間。沃夫岡・魏因加特自主學習與獨立思考的特質,是所有投身設計者的典範。在他看來,沒有甚麼形式或技術是不能被質疑的,唯有盡可能的去理解事物本質,才能跳脫固有思維,打破設計原則。」
— 王耀邦/策展人
 

Ⓐ 文心藝所 Winsing Art Place|親炙大師經典設計創作

「我拼貼著火車票、家族相片、外語摘抄、抽象形狀符號,編織了吉光片羽,夢想、記憶、印象。」

沃夫岡・魏因加特(Wolfgang Weingart),自創作初期對於活字版版的探詢基礎下在,於後期轉向膠片的疊加與照相光學原理的持續研究,找到字體排印設計突破成平面圖像設計的方法。在文心藝所,潔淨純白的藝術空間,十二幅大尺度的影像配合經典回顧,聚焦於沃夫岡・魏因加特在1970年代後期的經典設計作品所呈現出的成熟魅力及特色,是對既存與已知的質問,並對新的可能性永遠抱持開放態度。其孜孜不懈的實驗精神既為設計的表現性拓展了多元面,亦帶來了穿越時空的影響力。

 

Ⓑ森3 SUN SUN MUSEUM|解剖大師完整創作歷程

「B是脆弱的花朵,Z昡如閃電,L是三點鐘,W如鳥飛去,而M是朝向自身的箭矢。」

位於龍江巷弄裡的森3實驗場域中,大量的設計手稿與排印印樣,以略帶著纖維質感的紙張拼湊出一段橫跨半世紀的漫長探索旅程。魏因加特(Wolfgang Weingart),在二十世紀中期後的瑞士國際主義思潮走向終焉之際,開始揮舞瑞士新浪潮設計的旗幟,包括從活字排印轉向圖形的創作探詢:鉛印線條的延伸、陣列、密度調校、張力施加、軟木版雕刻,在他專注嚴謹的反覆試驗中,為字母做出新的姿態,並為文字注入圖像思維、字體配置、大小、字重的基本關係,你可在黑鐵鍛造的檯面上,感受那帶有批判性分析的犀利眼神、重組字體轉譯的極限、重新思考字體考抽象化美學的靈光。

在Documenta的展演佈局下,完整呈現魏因加特的創作歷程,及其關鍵性時期與思考脈絡,閱讀一位大師從初衷到創作巔峰的完整展現。

2019 去你的南極 Go! Go! South Pole|整體策展規劃

2020gda-01.jpg
2020gda-02.jpg
2020gda-03.jpg
2020gda-04.jpg
去你的南極-11.jpg
screenshot_018.jpg
screenshot_016.jpg
screenshot_013.jpg
 

2019

去你的南極 Go! Go! South Pole

整體策展規劃


  • 展覽日期|11/30 SAT. - 12/8 SUN.
  • 展覽時間|10:00 - 20:00
  • 展覽地點|松山文創園區四號倉庫

【 去你的南極 Go! Go! South Pole 特展 】

  • 主辦單位|橘子關懷基金會
  • 協辦單位|橘子集團、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松山文創園區
  • 策展單位|格式設計展策
  • 策展協力|牛肚工作室、強迫症療癒所
  • 公關執行|格式多媒、利眾公關顧問有限公司、蟻力
  • 獨家售票|ACCUPASS活動通
  •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大亞電纜美麗家園基金會、THERMOS 膳魔師、提提研、三商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 特別感謝|Discovery頻道、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NOWnews今日新聞
  • 發起人|劉柏園
  • 總策劃|陳秉良
  • 專案經理|李汶錡
  • 行銷策劃|蔡佳玲、蔡詩珊、張琦憶
  • 企劃執行|甘填、王玫珊、胡家綾、李宛諭、顏淑美、鄭媛心、陳秋萍、邱瀅萍、孫渟
  • 公關統籌|陳韻茹
  • 公關企劃|李其穎、施欣豪
  • 科技系統技術指導|莊賢哲、王俊程
  • 程式開發設計|王威授
  • 系統資訊分析|游靜宜
  • 硬體建置工程|林士傑
  • 特別感謝|陳道弘、林欣怡、鄭媛心、陳思彤

  • 策展單位|格式設計展策
  • 策展人|王耀邦(格子)
  • 行銷暨公關統籌|胡蘭玉
  • 文案統籌|陳德政
  • 展覽企劃執行、文案、展策編輯|陳婕寧、劉力菁、許瑄芮
  • 整體視覺統籌|莊皓、劉子琳、鄒昀達
  • 空間設計、展場工務統籌|張哲惟、彭一揚
  • 展務營運|翁熒熒
  • 展覽執行協力|陳玟蒨、王昱惟


  • 前導影片企劃統籌|格式設計展策

  • 前導影片影像製作|陳青琳、涂皓欽

  • 前導影片音樂|Triodust - 黃鎮洋


  • 展區動態影像統籌|叄喜映畫

  • 後期導演|程紀皓 

  • 後期製片|劉逸柔 

  • 剪接|李欣怡

  • 展區靜態影像提供|劉柏園、楊力州、林皓申


  • 南極環境影像統籌|dosomething studio

  • 監製|王宗欣

  • 藝術指導|曾忠嶽、吳怡蒨

  • 動態設計|吳怡蒨、黃柏仁、葉容蓉

  • 影像合成|吳怡蒨

  • 專案經理|李維熙 


  • 翻譯統籌|創譯語言顧問公司

  • 展場影像紀錄|汪德範
  • 展場影像紀錄模特兒|齊振涵 、蔣雅文

【 前進南極點計畫 Gamania Antarctica Expedition Project 】



  • 主辦單位|橘子關懷基金會

  • 贊助支持單位|橘子集團 
 計劃夥伴|Discovery頻道 
 執行單位|橘子關懷基金會

  • 發起人|劉柏園

  • 總策劃|陳秉良

  • 策劃統籌|陳道弘、林欣怡、蔡佳玲 
 執行協力|鄭媛心、陳思彤、甘填、王玫珊、胡家綾 
 公關統籌|陳韻茹

  • 公關企劃|何欣諺、李其穎

  • 公關執行|聯勤公關 
* 影像紀錄|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楊力州(導演)、林皓申(攝影)
長征顧問|Run for Dream-陳彥博、PRECON-張偉賢
協力單位|Antarctic Logistics & Expeditions、Arctic Trucks、AST Group Singapore、SONY 、teamgoal!、UIA聯合國際救援、艾德國際、威剛科技、聯新國際醫療
媒體
  • 合作夥伴|NOWnews今日新聞 
* 特別感謝|王士豪醫師、林頌凱醫師、吳俊輝教授、徐震宇教官、馬庭妤、邱眉菱、Caroline Yang、Gamania Brand Center、駐英國台北代表處、大可意念


  • 前進南極點長征隊隊長|劉柏園 
 前進南極點長征隊極地教練|陳彥博 
 前進南極點長征隊夢想導師|宥勝

  • 前進南極點長征隊大夢青年|林語萱、吳昇儒

 
 

冒險的地平線 Adventurous Horizon

遊戲的起源來自冒險,一道探索與面對未知的途徑
冒險是一種練習,練習讓世界變大
冒險是一種升級,升級讓視野變寬
極南、極凍、極極復極極,屬於全地球人的白色冰封大陸
大陸面積1239萬平方公里,島嶼面積7.6萬平方公里,海岸線2.47萬公里
去你的南極,Go! Go! South Pole

 

 

一片雪白寂靜中,走出一道來自內心冒險的地平線

極寒、急凍,頂著強風緩步向前,是近乎全白開放的大陸,行走其上的人被化約成一個難以辨識的紅色小點,輕輕的上下起伏,這是第一次看見楊力州導演自南極帶回來的珍貴影像中最難以忘懷的畫面。

《去你的南極 Go! Go! South Pole》特展,身體感知成為一個共同的訊息,展中你無法獲得一般展覽邏輯的客觀正確條件:明亮充足的照明、符合人體工學的最佳閱讀角度、最有效率的行走動線、舒適的休憩區域。在這裡,「帶著困難的限制」成為一種柔軟的身體提醒,你將會在入口取得一個頭燈,透過自我尋找未知;可能需要蹲踞或傾身,才得以一窺這趟冒險旅程的內心世界;可能嘗試著拖行一段50公斤的雪橇後,再將這勞動乘以一千萬倍,接續遙想距離台灣13,000公里的地球末端曾經經驗過的壯闊冒險,在探索的過程中,你可能會經歷風暴、仰望極光、跨越冰隙、走過冰丘,在不確定中移動,同時成為冒險旅程的一部份。

 
螢幕快照+2020-05-06+16.55.56.png
 
冒險精神是一種態度,存在於人類的每隔大計畫裡,也存在於每個人的生活細節中。
— ——劉柏園/橘子關懷基金會創辦人、前進南極點長征隊隊長
 

 

# More about Go! Go! South Pole

2019 去你的南極 Go! Go! South Pole|整體視覺設計

海報|實體照.jpg
78932958_3201390829891073_8380633607235960832_o.jpg
191128cu72277.jpg
螢幕快照 2020-01-15 18.50.34.png
191128cu72213.jpg
 

2019

去你的南極 Go! Go! South Pole

整體視覺設計


  • 展覽日期|2019/11/30 SAT.-2019/12/8 SUN.
  • 展覽時間|10:00 - 20:00
  • 展覽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四號倉庫(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POST|隱藏的地平線

隱藏的地平線藉由一片雪白冰封牽引上下兩個世界,開展心理與生理的雙重考驗,是雷射膜與雷射上光壓印處理後的風切線條、是南極獨有的粉紅冰色、是冰雪岩所構築出的未竟之地。

 

 

#TICKET |迎向冒險的南極票卷

就是那道光,一張雪白清透,迎向冒險的南極票卷

呼應極地主題與白色調性,此次在整體視覺延伸製作物上刻意選用多款與「 雪」有關的紙張, 其中票卷選用雪烙紙,顧名思義在白雪上留下烙印,如同長征隊此趟在雪地上所留下的深刻足跡。

以收藏作為出發,藉由很單純的物理變化(加熱)改變原始狀態(紙張變透),將Go! Go! South Pole沈穩烙印在白色的票卷上,藉此展現紙張本身的魅力與質感, 其流水編號也呼應橫向的線性設定,藉由排版融入於地平線之中,入場時工作人員將會蓋上一枚白色南極大陸,歡迎每一位冒險家踏上「去你的南極」旅程。

  • 選紙|竣揚 雪烙紙 150g

  • 設計|格式設計展策

  • 印刷|黎明印刷

 

 

#PACKAGE|

連結台北與南極的限定包裹:嚴選五項冒險者必備紀念物,包裹九天展演的回憶。

001
#Notebook:冒險計畫筆記本

筆記本選用相對蓬鬆的紙張,手感厚實卻不會造成負擔,畢竟夢想很重,但隨行必須輕量。

冒險者使用說明書:

  • Starting Point|格狀頁面
    貼附、繪製任何想望的目標事物

  • An Unknown Land|符號版面
    開始關注自己的身體感知

  • The Plan|待辦清單版面
    啟動冒險計畫的各項前置作業

  • The Partnership|行事曆
    努力記錄下每天朝向目標前進的模樣

  • The Challenge|空白頁面
    面對一頁空白本身就是一場冒險

  • Home|橫式頁面
    寫封信給自己心目中的南極

 

002
#Map:南極地圖海報

面對未知之境必備的方向指引夥伴,泰維克防水和抗撕裂的特性,即便在戶外場域也能恣意折疊、翻閱。

 

003
#Brochure:展覽手冊(主冊x1、別冊x1)

任務上主冊收納理性的展覽內容,別冊收錄感性的劉柏園長征筆記,主冊選以相對平滑的雪韻紙,別冊選以帶有紋路的維納斯細紋及凝雪歐采,藉由紙張觸感的差異具現化物理的南極與心理的南極。

  • 主冊 Antarctica
    選紙|雪韻紙 210g(封面底)、120g(內頁)

  • 別冊 Expedition Log
    選紙|維納斯細紋 150g(封面底)、凝雪歐采100g(內頁)

 

004
#Sticker:特展紀念貼紙

讓雷射透出的極光能定格在任何你所想望的地方。

 

005
#Coaster:南極吸水杯墊

杯墊的濫觴源自於19世紀的酒吧——冒險者醞釀挑戰的聚集地,冒險怎能少得了酒精,讓它作為你征戰各地的長年酒伴。

2019 森3|編集者新聞X森3販賣所|整體策展規劃

72107998_568480200589419_9110770114751365120_o.jpg
IMG_2931.jpg
IMG_3353.jpg
IMG_3652.jpg
IMG_3558.jpg
 
  • 開館日期|2019/10/09 Wed.-2019/10/13 Sun.
  • 開館時間|11:00-19:00(最後入場時間18:30)
  • 地點|森3 SUN SUN MUSEUM(台北市中山區龍江路45巷18號1樓)
  • 入場方式|飲品一杯(低消)
  • 主辦單位|The Affairs 週刊編集、森3 SUN SUN MUSEUM
  • 策劃執行|森3 SUN SUN MUSEUM、格式 InFormat Design Curating、卵形 oval-graphic、The Affairs 週刊編集、WISDOM
  • 主視覺設計|卵形 oval-graphic-葉忠宜
  • 空間設計|格式 InFormat Design Curating
  • 攝影|蔡瑋倫、KRIS KANG / Photography

森3 SUN SUN MUSEUM

  • 空間營運|周詠郁、蔡瑋倫、施裴玲、陳佳瑜、熊品勛
  • 展策統籌|格式設計展策-格子
  • 視覺統籌|卵形-葉忠宜
  • 商品統籌|WISDOM®-齊振涵
 
 

打造城市中最有感的閱報室 >>>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閱讀過一份報紙了?」

72057103_571383433632429_6432037976179474432_o.jpg

一個簡單的念頭,開啟了這次森3 SUN SUN MUSEUM與The Affairs 週刊編集的共同合作,打造出一個五日限定,咖啡X新聞 Café X News 的專屬閱報空間「週刊編集新聞 ⟶ 森3販賣所」。

一個專屬的閱報空間,給自己一些獨處的時光,你有機會在森3販賣所中閱讀到來自週刊編集創刊至今總計28份的精美報紙,配合著SUNSUNMUSEUM CAFÉ 台灣海拔咖啡的香氣,讓精準雋永的文字 、適當的編排設計、優異的印刷品質與最直接的感動傳遞到你的手中。

 
71960171_571383540299085_7326472418879340544_o.jpg
73316596_571387680298671_4667896256884899840_o.jpg

森3BAR ⟶ K2 Report 前進基地營 山屋咖啡

你有沒有看過8000公尺以上的風景?2019 年,我們兩位好朋友張元植與呂忠翰前往挑戰,達到台灣人從未達成的的歷史新高度,整段歷程由週刊編集與親自前往的隨隊報導陳德政以「K2 Report」的姿態完整紀錄,並由森3視覺統籌葉忠宜進行封面與海報的相關設計。現在,神秘的第二展間森3BAR,以週刊編集 K2 Report 前進基地營山屋咖啡的姿態呈現,讓你在品飲不同海拔的咖啡風味的同時,能夠透過報紙,#感受一趟波瀾壯闊的冒險歷程

*K2是一座艱難的山峰,它距離台灣5200公里,由最近的村莊下車後,還必須跋涉冰河七天七夜,才能抵達基地營,是地球表面最渺無人煙的不毛之地。K2雖然高度次於聖母峰,但山體一逕向上,全程是40~60度的垂直冰雪岩,幾無喘息之餘地,攀登難度(致命率)比聖母峰高上6倍,因而有「蠻野之山」(savage mountain)的別名。

IMG_3508.jpg

2019 顏社宇宙初代會員卡|卡面設計

05.jpg
04.jpg
01.jpg
02.jpg
 

2019

顏社宇宙初代會員卡

卡面設計


  • 設計單位|格式設計展策InFormat Design
  • 策劃統籌|王耀邦
  • 視覺設計|鄒昀達
  • 專案管理|劉力菁
 
 

將所有「來自顏社」放進皮夾裡。

亂堆疊在街道牆壁、電線桿上各處的貼紙,無疑是街頭文化的象徵,它們是來去的人們留下來的痕跡,在這沒有界限的留言板,凝聚與傳遞屬於「街頭文化」的集體意識;而「我們來自顏社」,這便是一種群體身份認同。

00.jpg

嘻哈音樂廠牌「顏社 KAOINC」成軍15年,推出初代會員卡,將藝人的 logotype 轉化似街頭貼紙,透過堆疊、皺摺與撕痕,展現時間流動的質地,也象徵顏社在台灣嘻哈界OG般的存在;卡面設計選用鮮豔的亮紅色,從皮夾取出時難掩低調,直接地向眾人宣示:「來自顏社」,彰顯這份獨有會員的品牌認同。

2019《雜食者的兩難》The Omnivore’s Dilemma|書籍設計

_MG_1855.jpg
_MG_1974.jpg
_MG_1951.jpg
_MG_1823.jpg
_MG_1992.jpg
_MG_1992.jpg
 

《雜食者的兩難:速食、有機和野生食物的自然史》

書籍裝幀設計


  • 作者|麥可・波倫 Michael Pollan
  • 譯者|鄧子衿
  • 行銷企劃|陳詩韻
  • 校對|衛秋綢
  • 總編輯|賴淑玲
  • 社長|郭重興
  • 發行人兼出版編輯|曾大福
  • 出版者|大家出版
  • 發行|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視覺設計|格式設計展策InFormat Design-劉子琳
  • 專案管理|格式設計展策InFormat Design-陳婕寧
 
 
我們正餐該吃什麼?

人類和自然界其他動物最顯著的差異,在於人類有辦法以革命性的技術大幅改變所仰賴的食物鏈。然而科技與自然運作的不相容產生的衝突卻與日俱增,工業化的飲食習慣徹底掩埋人類與各物種的關係與聯繫。

為了從源頭探究現代飲食的病兆,麥可.波倫如偵探般,以追獵的精神,從產地一路追蹤到餐桌。積極追溯的決心、揭露出的真相,強烈的橘紅成為視覺整體定調的第一撃。

接著,視覺設定還原作者實地紀錄採集的真實情況:首先於底層鋪展開來的是格狀排版、條列分明,預先在調查開始前打上案件探討議題的報告表格。

帶著這份表格到實地訪查,麥可.波倫在採集完材料後,將蒐集到的檔案第一時間印出、剪下、浮貼進欄位。浮貼微微超線顯露的是臨場感與即時性,並將探訪中閃過腦海的思路草寫速記在檔案的周圍。

回到寫作桌前,將這份以行動探掘知識的報告,以更宏觀的角度引導現代人重新思考飲食文化。最後蓋上REVOLUTION EXAMINATION與代表選擇符號的印章,替這份劃時代的調查報告儀式性地註上歸檔印記。

2019 森3 BAR |SUN SUN COFFEE

森3 BAR-01.jpg
森3 BAR-03.jpg
森3 BAR-05.jpg
森3 BAR-04.jpg
森3 BAR-13.jpg
 

森3 BAR

SUN SUN COFFEE


  • 開放時間|11:00-19:00
  • 地點|森3 SUNSUN MUSEUM-台北市中山區龍江路45巷18號1樓企劃
  • 空間| 格式 InFormat Design Curating
  • 品牌識別| 卵形 oval-graphic
  • 攝影|汪德範
 
 

走進「森3 SUNSUN MUSEUM」空間深處,方門掩蔽著一室神秘山屋,這是隱身在美術館裡的咖啡屋,更是體現設計思想的第二展示空間。「森3 BAR」以城市裡的山屋 為概念,為每一檔風格相異的展覽命題延伸出精心配製的體驗,企圖透過聽覺、嗅覺 與味覺 補齊五感拼圖,讓人們在城市裡登一座設計的山,在山屋裡喝杯以高山海拔為配方的咖啡。

僅五席座位的「森3 BAR」,正式推出品牌咖啡豆「SUN SUN COFFEE」,由台灣專業資深烘豆師共同參與計畫,將島嶼山林體驗解構出海拔、生物、地景、記憶,設定風味描述與架構。烘豆師精準搭配不同產地的咖啡豆,調和出四款以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山地貌為題的經典咖啡豆,讓展覽體驗不僅限於觀看或聆聽,更透過氣味帶領想像,經舌尖品嚐屬於山的滋味。

森3 BAR-08.jpg

四款經典配方豆,以「0 /1 /2 /3」編號命名,數字代表低中高海拔,焙度亦由淺入深,其中僅以象徵高山湖泊的0號以台灣阿里山單品咖啡豆處理,其他三款為不同產區的調和配方咖啡豆。每一款風味描述,都像一首山林稍下的短詩,以咖啡比例譜寫自然生命的序列,例如高山湖泊的腳邊有濕地與冷蕨,低海拔可見常綠闊葉與板栗石松,中海拔被冷杉與檜木的霧氣圍繞,高海拔則走進了高山杜鵑包圍的冰河遺跡。

森3 BAR-07.jpg

從概念、企劃、設計到生產,咖啡館該有的設計元素都被妥善安排,由平面設計師葉忠宜操刀的品牌識別,簡明大器且個性磊落,落實在菜單、杯墊、餐巾紙、乃至咖啡豆包裝袋,亦呼應展覽海報設計;杯具亦不馬虎,就當作是三位創辦設計師的生活選品店吧,日本玻璃大師西山芳浩的厚底玻璃杯、DHHs 東海醫院設計的分享杯、深澤直人設計的玻璃水杯、開化堂的茶筒、小山乃文彥的粉引等,吧檯上一列精密計算的器具佈局,光影明暗與刻意留白,侘寂陰翳的設計之美無所不在。

除了固定販售的經典咖啡豆,為搭配第二檔展覽「 Lost Files - The Hidden Processes in Design」,更推出一款隱藏版咖啡豆「Lost 消失的6號」,線索來自海報設計上刻意遺失的數字,建議觀展者翻開菜單閱讀,點一杯只在森3 BAR內限定販售的6號咖啡,才算正式拼上展覽的最後一塊拼圖。

FC4C7381-1C2F-4E6C-9002-3B6C900B642C.JPG

這裡不只是一間密室咖啡館,也不該只視為咖啡館,體驗已被精心設計,豆單設定、器物選品、沖煮方式、品飲順序,一套儀式性的流程,一步步探索展覽深處,直到揭開目的,直到終有所得,更可將咖啡豆視為一款設計新作,購入帶回,磨豆沖煮,宛如相隔時空參與著無人知曉的藝術行為。

森3 BAR未來將配合每檔活動或展覽特製期間限定菜單,或許是酒,或許是茶,讓展覽作品變化出無限可能,而除了內用品飲,近期會開始提供外帶服務,歡迎民眾隨時入內帶走一杯咖啡,不妨將此視為城市中的生活風格場域,開放給忙碌且時間有限的都市人,只消盞茶光陰,便可調整呼吸,重新設定磁場頻率。
在這藝術品般的森之山屋,我們躲進城市一角,或許可遺忘凡塵事,或許可攤開自我,拾起一道連結,咖啡是被獻上的溫柔載具,如同策展人格子說:「這是為來此體驗的人所精心準備的一個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