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s 01

2017臺灣文博會 主題館|我們在文化裡爆炸

格式官網獎項-04.jpg
 

2017臺灣文博會 主題館

我們在文化裡爆炸


  • 主辦單位|文化部
  • 合辦單位|臺北市政府
  • 協辦單位|交通部、桃園市政府
  • 執行單位|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 主題館策展人|王耀邦
  • 主題館展覽策劃執行・文博主視覺設計統籌|格式設計展策
  • 分區策展人|葉忠宜、張軒豪、馮宇、徐景亭、詹偉雄、大象體操
  • 品牌合作夥伴|小北百貨、 樹火紀念紙博物館、春池玻璃
  • 多媒體合作夥伴|BENQ
  • 特別感謝|株式會社森澤、鶯歌國小
  • 展務營運|翁熒熒
  • 展覽企劃執行、文案、展策編輯、媒體策略|楊偉成、陳婕寧、陳瑞淩、劉力菁
  • 整體文博會主視覺衍生應用統籌、主題館整體視覺與文宣設計、多媒體標準字設定與手寫字型|莊文豪、楊士慶
  • 空間設計、展場工務統籌|張哲惟
  • 展覽執行協力|郭治緯、廖哲民、蕭慧君
  • 台創展務執行窗口|黃麗寧
  • 文博會主題館展覽志工|陳韋君、陳映璇、陳信升、伍姿叡、沈祐德、彭仰含、沈冠中、許芯
  • 展覽人像攝影、展場攝影紀錄|汪德範
  • 展覽靜態攝影|王弼正
  • 服裝協力 | wisdom、if&n
  • 動態影像統籌|叄喜映畫
  • 導演|程紀皓
  • 攝影師|程紀皓、湯育宇
  • 製片|格式多媒、陳丞楦
  • 收音|李育智
  • 攝影助理|陳翔科
  • 妝髮|謝淑君
  • 剪接|程紀皓
  • 剪接助理|劉芸芸
  • 選曲・混音|小飛俠
  • 主題館宣傳影片・動態影像製作|白輻射影像

《在十八歲裡爆炸MV》

  • 詞曲|Leo王
  • 導演|謝宇恩
  • 副導演|鄒舒斐
  • 製片|格式多媒、尤勝弘
  • 參展人|王慶富、方序中、毛家駿、朱平、任佳倫、杜祖業、李惠貞、何采柔、吳庭安、吳孝儒、吳羽傑、迪拉胖、夏夏、不務正業男子Ayo、陳啟樂、陳靖雯、陳英傑、陳俐君、張鐵志、梁浩軒、馮光遠、游聲堯、曾熙凱、彭星凱、趙文豪、鄭麗君、鄭匡佑、瑪莎、Marco、索艾克、蔣雅文、聶永真、龔大中
  • 翻譯|簡德浩、麥譽耀、施順筌
 
 
醞釀、速度、質變、擴散

在過程中創造意義 在2017年的臺灣文化博覽會主題館中,策展團隊揮別單純以設計工業、工藝產品物件堆疊出符號式展覽象徵,採取貼近城市生活樣態的議題性策展策略與民眾溝通對於文化的想像,透過不同專業領域者的參與,在原有的環境架構中尋找改變的契機,「在過程中創造意義」,一同撞擊輻射出對於「美好生活」的光譜。

展中藉由世代間討論「文化」在當代台灣的模樣,將多元思辯的脈絡與立場放入策展的過程與結果中,『設計』不再只是你認知的設計、『製造』也不再是你想像的製造!如同今年的策展主題「我們在文化裡爆炸」,「我們」代表了觀展者與展覽的參與者:年輕世代的動能、對於改變(Change)的渴望與創新(Creation)、人民有感的生活、跨域的合作與創質,不同介面與觸媒,不同路徑與策略,新的能量激發出文化、產業、設計的花火,在有感的真實行動中,成為展。

                                                                                                    

【 導讀區 】

文化爆炸不能只是一瞬的花火,如同本次的展覽主視覺,它應該引發連鎖效應進而促成更多行動。臺灣文博會必須要有註記時代的能力,激發想法上的討論、世代間的易位思考,並連結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讓有價值的社會改變過程浮上檯面。

透過12位導讀人,記錄文化在不同時空背景下的變動軌跡,齊力勾勒當代台灣的獨特樣貌。

 
2017文博展區情境照-54.jpg

【 今天我想飛|機場指標設計提案 】

桃園機場是台灣對外的重要門面,設計的完善與否必然影響到國外人士來到台灣的第一印象。一套完善的指標設計,除了能發揮良好的指引作用,更會影響到公共安全層面,當然也關乎到國際形象的問題。我們試著提出一項新的提案,先釐清機場指標系統在可視性、可辨性和使用者需求的不足點後,進而找出一個美感與機能性兼具的改善方案,從而提升指標系統的使用者體驗。

 

【 台雜當道|當設計師走進在地雜貨店 】

在台灣,其實並不缺新的物件、新的設計,但是普遍的生活美學提升幅度卻相當有限。試著從台灣雜貨中尋找一種台灣人的生活之道,以設計的思維導入,並且從中拆解。我們認為小北百貨可以視為在地生活的總和,以真誠反映出台灣人的生活模式與文化背景。設計通常意味著主動、創造、改變……但這次的台雜議題像是一種反向的研究,一種對於台式美學的探究、發現、重組與提出疑問。

 

【 珍便當|台灣人的自珍之味 】

便當是我們共同的生活記憶:早期的火車便當、巷弄食肆外賣便當,演進到超商國民便當,更別忘了家人伴侶自製的愛心便當。打開便當,熱騰騰的飯菜香撲鼻而來,這是每位準備者透過便當所傳達的溫暖話語。台灣食材豐富鮮美、菜系多元融合,如果台灣是個便當店,我們又會裝填什麼精彩佳餚來呈現她?四位設計師與名廚,各自透過匠心獨具的奇想創意,邀請你來品嘗這內斂樸質又風情滿溢的台灣滋味。

 

【 從過去炸向未來|傳統產業的文藝復興】

傳統產業的契機,在於能為上個世代純青的手藝,賦予這個時代全新的意義──玻璃不只是建材與食具,它更可是光線與溫度的詩人;茶籽也不僅是料理油的基底,還能滋潤現代人的肌膚和心靈。一塊上海鬆糕,因為尺度、形體與美學的轉化,搖身成為滋味全新的台北點心;傳統職人精神的在地工匠,則由於溝通智慧的轉譯,而能一躍為全球化市場的尖兵。文化裡的爆炸,是各種新意義創造力的爆炸,這種火藥味,從過去炸向未來,它不是別的,它就是酷!

 

【 想像力體操|充滿想像的新體操 】

國民健康操陪伴許多人度過他們的童年時光,這套動作其來有自、用意良善,主要關節與肌肉都能活動到,無論舊式新款我們均無意淘汰。只是想提出一種可能,如果顛覆音樂元素、讓步伐更加活潑自由,能否讓小學生更樂在其中?跟上輕快的曲風,讓自己的刻板印象爆炸,過來欣賞這支想像力體操吧!


西二館的選品區中,使用台灣產業界以回收玻璃循環經濟系統為人稱道的「春池玻璃」所製造的亮彩琉璃珠作為地坪鋪面的元素,在經過回收玻璃的收集、光選機選色、篩選機過篩,及最終研磨機磨製、窯爐收縮此過程中將原本遭到民眾棄置的回收玻璃重製為具有光澤的圓滑透明玻璃碎,在展中民眾可以實際透過身體的觸覺,感受創意植入產業的轉型魅力,原本被棄置的玻璃廢棄品成為展場中一片循環經濟的發光海洋,「在過程中創造意義」。